首页 > 道听途说 > 正文
旅新网2017-03-14评论:阅读:

大熊猫蜀兰回家了,但别忘了那些养不好动物的动物园

  导语:

  自从2016年大熊猫“蜀兰”被曝身上带伤、口吐白沫,瘦成皮包骨之后,网友就发起了“拯救蜀兰”运动。昨日,国家林业局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发表声明:已确定将“蜀兰”转移到成都代养。“蜀兰”的事情虽然已告一段落,但糟糕的动物园依然让人头疼。那到底什么才是好的动物园?国内动物园又差在哪?

  要点速读:

  1、糟糕的动物园,不仅是动物的囚笼,而且会使公众对动物园的存在意义产生怀疑。

  2、好的动物园,应该有“沉浸式”的设计,用“丰容”为动物增加幸福感、拒绝动物表演等。

  3、国内动物园,缺人缺钱之外,更缺做事的用心。

  烂动物园,各有各的烂法

  发表于1986年的文章《如何展示一只牛蛙?》,被认为是动物园的“行业圣经”。其中一段话解释了为什么好的动物园如此重要——“你必须给游客:一种新的、意义深远、赏心悦目而令人信服的思维方式;一个另类的感知世界与社交环境的机会;一种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危机感同身受之情——我们与动物息息相关并对它们的未来肩负责任。动物园必须成为未来的自然历史和自然保护中心。”

  好的动物园,承担了保育自然的使命,能让公众在知识与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糟糕的动物园,管理设计水平差、饲养员不专业、动物福利无保障。这样的动物园不仅是动物的囚笼,而且会导致公众对动物园产生非常大的误解。

  在中国,多数动物园很难让人获得感性真实的体验和知识,反倒会让人对动物园的存在意义产生怀疑。最常见的景象是——动物笼舍“脏乱差”,动物眼神呆滞、行为机械重复、毫无生机。前不久媒体报道的“一个人的动物园”,拥有的20只动物,个个都是老弱病残且生存环境恶劣。

  让动物吃住不好大概已经是“最不坏”的选项了。2010年,某地的野生森林动物园被曝以缺乏资金为由削减食物和医疗,3个月内活活饿死11只东北虎,虎骨被拿来泡酒请客送礼。

  有偿投喂、拍照和动物表演也是一种“烂法”。前不久就有网友曝光某地野生动物世界的表演白虎因不想表演被驯兽员鞭打逼退到水里,场上的一头老虎脸上出血,犬齿被拔。

  当然,最恶劣的情况是,野生动物园跟野生盗猎勾结在一起。北京动物园饲养队副队长张恩权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曾说:“林业局有很多途径从野外获得野生动物交给动物园。无偿救助没问题,如果是有偿购买,那就会刺激更多的野生动物捕捉。”

  好的动物园,展览形式应是“沉浸式”的,让动物生活得更自在

  许多时候,人对动物园的不适主要来自“囚禁式”的动物笼舍。现代动物园开始于18世纪,功能从科研转向娱乐再到保护,展览形式则主要有3种:圈养笼舍式、散养开放式和沉浸式。

  国内多数城市动物园采用的是圈养笼舍式,也就人们最常看到的“牢笼式”设计。通常,动物园展示设计要满足五项动物福利标准——“动物免于饥饿和干渴的自由、动物免于不适的自由、动物免于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动物表达自然行为的自由、动物免于恐惧和窘迫的自由”。但“圈养笼舍式”的设计很难保障动物福利。

  比如“动物免于恐惧和窘迫的自由”就要求展示环境中动物的休息场所必须高于任何观众的视线,并允许动物躲避游客的视线。但老式的“熊山”“猴山”却使动物完全暴露在人的视线之下,根本没有给予动物躲避的空间。

这种人居高临下,熊几乎没有任何躲藏之地的“熊山”设计过去在中国动物园很常见。

这种人居高临下,熊几乎没有任何躲藏之地的“熊山”设计过去在中国动物园很常见。

  国内的野生动物园,多采用散养开放式,听起来是更自由更人道,但拙劣无心的设计也是让人不忍直视。几种动物混养在一起,动物区除了动物和笼舍以外空空荡荡。空有大空间,却无生态营造。

  最先进的展览形式当属沉浸式,多种野生动物自由散养在一个模拟其原生环境的空间内,使动植物按最理想状态发展,这种展览方式对动物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有钱,更要有心。

大阪海游馆是亚洲最好的海游馆之一。

大阪海游馆是亚洲最好的海游馆之一。

  大阪海游馆是“沉浸式设计”的典范,整个海游馆是一个整体,围绕中间的圆柱体水箱设计,水箱模拟海洋深度水压,动物可以自由的游动,活动空间极大。游客从顶层开始沿坡道一路向底层前行,围绕着圆柱体水箱上下穿梭。游客在其中如同置身海底,仿佛自己才是真正的被参观者。

  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的“刚果雨林”主题展区,有非常强烈的“沉浸式”之美。据古生物爱好者“@血花刀剪”介绍:“总面积25900平方米的展区中,室内部分不到1/6,20余只大猩猩以及霍加皮、疣猴、冠珠鸡等非洲雨林动物除冬季外整日生活在广阔的露天活动场中……大猩猩每天要像在野外一样到处翻找食物、爬上爬下,游客则可从地面、树顶和贯穿‘雨林深处’的通道等多个视角,近距离欣赏大猩猩的一举一动。”

  用巧妙的“丰容”帮助动物排解无聊,避免刻板行为的出现

  许多动物不幸福的征兆就是出现刻板行为。大熊猫“蜀兰”曾被观察到口角处出现白色泡沫现象,调查报告认为是大熊猫机械性重复空嚼、玩舌头等刻板行为引起。原因是蜀兰所在的动物园熊猫馆建于上世纪70年代,馆舍陈旧,大熊猫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容设施。

  什么是动物的刻板行为?动物整天或蒙头大睡、或摇头晃脑、在笼子里走来走去,甚至有撕毛、啄羽等自残行为,这就是刻板行为。原因就是动物生活单调、缺乏刺激、整天被游客盯着压力过大。

  为了避免动物的刻板行为,就要“丰容”,即不断改变环境以满足动物的各种需求,丰富动物的日常生活内容,排解无聊,激发天性。主要包括环境丰容、食物丰容、感知丰容、认知丰容及社群丰容五大方面。

图片来源:《动物环境丰容技术及其效果评估方法》

图片来源:《动物环境丰容技术及其效果评估方法》

  比如对于大猩猩,常采用食物丰容的方法。把食物放在纯净水桶、小网笼或者钻了孔的树干中,让大猩猩通过小棍子把食物掏出来。这样既增加了活动量,又消磨了时间,还可以激发它们潜藏的本能。对狮子常采用感知丰容的方法,利用狮子嗅觉好善撕咬的特性,将食草动物的粪便装于玩具中,置于狮子的运动场内,以锻炼狮子对食草动物气味敏感的嗅觉,让它们保留寻觅“猎物”的天性。

北京动物园给大象设计的“痒痒挠”

北京动物园给大象设计的“痒痒挠”

日本茨城县神峰动物园的丰容设计:把丹宁布包在轮胎外面,任由老虎、狗熊、狮子撕咬

日本茨城县神峰动物园的丰容设计:把丹宁布包在轮胎外面,任由老虎、狗熊、狮子撕咬

  但常有游客不理解丰容行为,认为会遮挡视线,看不见动物。北京动物园动物园管理员@二宝-杨毅就曾在微博上说:“做了丰容,游客看不到动物,投诉,要求把隐蔽物拆掉……”

  拒绝动物表演,“所有有马戏表演的动物园都是最差的”

  动物表演,对动物是有实质伤害的。大象踩圆球、小熊骑独轮车,狮子老虎钻火圈,海豚白鲸表演……这些动物表演中常见的项目,其实都是违背动物天性的,且训练动物的过程中,打骂在所难免,会影响动物正常的社会化与心智发育过程。长期忍受惩罚、饥饿的动物,对饲养师和动物园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马戏团和动物表演中狮子老虎伤人的情形就比较多。

  动物表演是毫无必要的残忍。长隆野生动物园,国内首屈一指的野生动物园,设计一流、展示水平一流、园内管理一流,但就是有残忍的马戏表演,使得一众动物爱好者十分纠结。

  不能忽视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

  动物园兼有综合保护和保护教育功能。好的动物园,不能忽视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

  游客对动物造成的最频繁的伤害应该是投喂。泉州动物园曾发生过游客投喂夹竹桃毒死小羊驼的事故。在汕头中山公园,也曾有一只鸵鸟被游客投喂的带包装的面包卡住喉部,窒息死亡。腾讯较真曾经对投喂如何伤害动物有过详细的分析,参见《动物园不能随便投喂动物?告诉你这是为什么》。

  好的动物园,会引导游客向善,对动物产生更多的尊重与关爱。糟糕的动物园,会误导和激发游客的不良行为。比如前面提到的“熊山”设计,就是变相为游客击打、投喂动物提供方便。

  动物园还应该主动承担起解释功能。比如很多游客对“丰容”不理解,不仅跟游客的知识结构有关,也跟动物园的科普不够有关。此外,动物园的教育功能,已经很难通过照本宣科式的科普来满足,还应该依靠各种有趣、丰富的主题参观活动,才能让游客在游玩中学习,不满足于“外行人看热闹”。

近几日流传很广的一个视频。懒猴被挠痒痒后做投降状,展现的“萌态”不是因为它快乐,而是因为它极其恐惧和害怕。这也是动物科普的一种好形式。

  为什么国内动物园水平不高?

  国内动物园在设计、管理、理念上的落后,原因有许多。有经济方面的影响,有多方监管的因素,也跟缺乏动物福利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有关。

  不过,南方人物周刊曾问过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目前最大的困境是资金不足,有心无力?”齐新章的回答是:“相比有心无力的,更多是无心的。”

  动物园爱好者@花蚀也分享了一个经验:国外很多的动物园和中国的一些动物园不太一样,他们地盘非常小,但是特别擅长在一些比较小的地方去展示一些非常小型的动物。国外也不是所有的动物园都有充裕的资金和空间,但他们就是擅长螺蛳壳里做道场。

  看来中国动物园不仅缺钱、缺人,也缺认真做事的心。

  结语:

  动物园负有这样一种不容置疑的使命:让每一个停留的人都感受到生命之美和自然之美。动物园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个体对人、对动物、对自然的价值取向。

来源:王月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