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13-10-28评论:阅读:

云南应重视"香格里拉"品牌 取消一般性旅游景区门票收费

  昨日,云南省企业家论坛“打造云南旅游产业升级版”恳谈会上,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旅游业内人士坦诚建言,为云南旅游产业升级寻找路径。

  对于旅游产业升级,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从全国到云南,2012年,我国旅游出行29.6亿人次,仅3.1%跟团走,中国进入了散客化时代,这对旅游的组织方式,政府管理方式带来新的挑战。

  论坛还围绕主题,向社会各界征集到稿件61篇,经专家评审组评审,对优秀作品进行了表彰。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出租车宰客成为旅游“软肋”

  定点强迫忽悠购物遭“诟病”

  “贵人和官员有消费品位,但没有个人消费能力;年轻群体,有消费意愿,但消费能力也不高。如何满足未来不同层次需求?谁来管这个?这不是政府,这是市场和企业的事,所以一定要培育做大市场主体。”——戴斌

  “昨天我在昆明尝试打车,一直打不到,最后打了一辆没牌照的疑似"黑车",结果司机不认识路,绕了半天到目的地后,还多收费!”专访中,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一开场就讲起自己在昆明打车遭遇的尴尬,以此为例,他援引了一组数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对60个国内旅游城市有着一项固定的满意度调查,历次调查结果显示,出租车宰客已成为云南旅游的“软肋”,常年位居散客吐槽榜第一位。

  另一个被诟病的是云南的购物环境,定点强迫购物、忽悠购物。戴斌说,他身边很多亲人都在云南被忽悠过,例如买虫草时,一个穿着白大褂的销售员来忽悠人,忽悠散客虫草第一袋该怎么吃,第二袋该怎么吃,而且还搞限购制。产品单一也是一个大问题,在很多人印象中,云南旅游买来买去就是玉石,但玉石价格体系的不够透明是一个致命缺点。

  “在亚太地区,3个旅游最活跃的板块分别是南亚次大陆、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而云南与这三板块都有很好的交叉点。”戴斌分析,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对双方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很多创新空间,如最近受关注的中泰两国有望互免签证,假如真的实现了,对于云南而言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张凌云:

  考虑怎样从边缘走向中心

  应该重视“香格里拉”品牌

  “后工业化时代,什么最稀缺?答案是生态跟文化,因为煤炭、石油都会过时。”—张凌云

  张凌云对云南2000~2012年的入境游客及收入情况进行分析,放在全国维度看,无论是接待人数还是旅游总收入,云南省都呈现一个不断退步的趋势。

  以旅游总收入为代表,除了2000年时云南能保持全国第八的位置,之后到2009年都是全国第九位,去年排名为第十名。

  此外,在过去13年间,尽管旅游市场大发展,但入境游客在云南的平均逗留天数,从未突破2天,2000年时是1.56天,2011年则进步到1.90天。

  与之对应的是人均花费增幅缓慢,2000年,入境游客平均在云南每天花费166.93美元(按昨日汇率,折合人民币1015 元),2011年这一项指标的统计结果为186.59美元(1135元),也就意味着,近10年只增长了120元人民币。

  张凌云认为,数字变化折射出云南旅游收入落后于接待人数,逗留天数较短,人均花费较少。与北、上、广、香港等地相比,云南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处在二三线区位,甚至很多人印象中这仅仅是中国西南边陲的一个省份。云南要旅游产业升级首先要考虑怎样从边缘走向中心,其次是应重视一个“品牌”,这就是“香格里拉”概念。“云南是很有优势的,我认为云南应该打造旅游的2.0升级版旅游产业。从地理位置上看,云南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从跨境游市场看,云南现在及未来就处于湄公河次区域的中心。这也意味着未来面向后工业化社会,云南原有得天独厚稀缺的、世界级的人文、生态资源是最符合未来国际跨境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内容。另外,在许多外国人眼里,香格里拉并不具象,而是美好的一个世外桃源的代表。云南完全可以利用好海外群众对此的认识基础,把"香格里拉"作为一种品牌或者一种符号精心包装。”

来源:春城晚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