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13-10-09评论:阅读:

中国旅游业如何迈入“休闲时代”?

  “十一”黄金周,道路拥堵、景区爆棚再次成为全民“吐槽”热点。专家认为,黄金周表面上是假日经济的正常表现,实则凸显出中国旅游业仍处在较低发展水平,应当从政府引导、完善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加快中国旅游业由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型”过渡升级。

  景区逢节必堵

  节假日旅游市场繁荣原本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现象,可近几年黄金周各大景区爆棚、游客滞留的现象频发,旅游也成为一种“打仗式”的糟糕体验。全国假日办的统计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大景区游客接待量较去年普遍上涨,纳入监测的125个直报景区单日接待游客最高达623.11万人次。

  景区游客在超出有效接待量之后,游客的实际游玩时间大大缩短,多数时间都浪费在排队上。记者在宁夏部分景区采访也深有体会,购票排队40分钟、玩项目排队等待30分钟,上厕所排队等待15分钟,返程排队等待50分钟……所有程序无一能逃过排队,不时还有游客因插队而起冲突,如此“遭罪”旅游何谈休闲。

  假日经济之“因”

  业内人士认为,景区爆棚并非是正常假日经济的表象,而是折射出中国旅游产业长期以来发展滞后的状态,包括休假体系不健全、旅游产品开发不合理、旅游机构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而消费的过度集中使落后的产业发展现状和民众快速增长的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公开化。

  宁夏中国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李岩松说,自1999年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有出游需求的消费者在个人休假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只能将出游需求集中在公休长假,而春节多数人还是选择回家团聚,因此“十一”便成为人们中长线旅游的最好选择。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认为,“黄金粥”现象从根本上说明中国旅游业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型阶段,尚未进入“休闲时代”。“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逐渐由偶尔转为常态,由观光转为休闲体验,但目前景区游线设计不合理、产品创新不足、盈利模式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严重,根本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差异化的旅游需求。”

  景区的不科学管理也加剧了节假日景区拥堵现象。当有限的旅游资源承载过多的游客,个人花钱购买的旅游体验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景区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和管理上的疏漏。

  传统旅游业向“休闲”升级

  专家认为,要改变中国节假日旅游产品严重供不应求、景区爆棚等旅游“顽疾”,需要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健全带薪休假制度,推动旅游产业由单纯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体验式旅游多元化发展。

  戴斌说,首先要明确休闲旅游应建立在大多数人的休闲需求之上。休闲旅游和传统观光旅游的差异点就是观光旅游要见山见景,而休闲旅游要见人见生活。“因此一个地方要成功发展休闲旅游,就要将当地的民俗、生活、文化充分融入旅游产品中。”戴斌说。

  “政府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协调、规划、立法和投资等方面履行职能,为国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机会和必要的条件。”李岩松说。

  要真正实现休闲旅游,还必须落实带薪休假政策。专家认为,只有当个人有了可自由支配的假期,才能安排个性化的休闲体验,减少公休节假日集中出游。

  此外,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成熟的休闲旅游心态,比如在出游时设计合理的自驾路线、制定完备的旅游攻略等。“只有政府、旅游服务机构、游客共同努力,才能开发出理性的旅游休闲模式。”戴斌说。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