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征收“游客税”数额并不算多,但也惹来不少游客的质疑——旅游税花费虽小,但对于一些入境人次基数大的旅游目的地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是合理收费还是薅游客羊毛,有待长期考证。
旅游税,此起彼伏
旅游税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早在几年前,巴黎、罗马、伦敦、阿姆斯特丹等欧洲著名旅游胜地就开始征收旅游税,在每晚住宿费的基础上加收一笔费用,在离店时统一结算。后来,这种形式被众多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纳。
近两年,除了前文提到的新西兰与泰国,也有不少国家推出了游客税。
荷兰当局希望游客能分散目的地和景点,不要集中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可以去荷兰境内其他较冷门的景点游览。此外,当局还将关闭某些声誉欠佳的游点,并征收游客税。
日本自2019年1月7日起,对所有离开日本的个人征收国际观光游客税(即离境税),每人每次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63元)。日本离境税征税对象不分国籍,无论是访日外国游客,还是为旅游或工作而前往海外的日本本国人,都将被征收离境税。
拥有“欣赏动物大迁徙最好的地点”的博茨瓦纳于2017年6月1日起面向外来游客征收30美元每人的游客税,除了“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国家”外的入境人士,一律要在进入博茨瓦纳机场或边境口岸的当日,在入境处支付这笔款项。
2014年,迪拜加入征收“旅行税”国家行列,向酒店客人征收每晚每间7至20迪拉姆(约12.6至36元人民币)。2016年,马耳他、巴利阿里群岛出台旅游税政策。
2011年起,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的马尔代夫正式开始征收“旅游产品及服务税”,将对旅游岛房费、游轮住宿费、餐饮消费、岛际交通、水上娱乐在内的一系列旅游服务项目征收3.5%的税费。
……
游客税的项目繁多,有将这笔税款加入酒店、青旅、民宿的住宿费中,有将加入机票中也有离境或入境时单独缴纳的,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收游客税的行列。
被征收的游客税,到底拿来做了啥
很多游客对游客税的不理解,在于不明白这一笔费用的最终流向。而事实上,这笔费用,最终都被用于基建、环保、公共服务,以更好服务游客。
有网民评论:“紧盯订票平台刷了几个月,就为了抢到打折机票和酒店,省个十几元,现在又得上交了。”甚至还有游客质疑收取“旅游税”的合理性,“毕竟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款项,也不知道到底用在何处”。
新西兰的游客税,将用于支持新西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泰国的税款征收最主要的用途就是修缮泰国各地旅游景点。部分税款将用来修建和改善接待游客所需的基础设施,如建造邮轮母港,以迎接乘邮轮从海路前来观光的外国游客,特别是吸引游客从海路前往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泰国南部地区。此外,部分税款将用于支付外国游客的保险费用;日本政府计划将新税主要用于完善旅游等相关基础设施。具体而言,新税收入将用在机场设置人脸识别,同时完善多语种信息提示设施以及引入更多无现金支付终端等公共设施。
游客被“薅羊毛”了吗
尽管当地政府明确公布了费用的用途,但游客依然会觉得自己被“薅羊毛”。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国出境旅游人数实现大幅增长,基数庞大使得“旅游税”成为不少国家的一项新财源。
以博茨瓦纳和日本为例,博茨瓦纳的每年接待入境游客(除“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国家”以外的游客)超过19万人,这也意味着,通过推出旅游税政策,博茨瓦纳每年的观光收入会增加570万美元以上。
而据日本观光厅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入境游客达2870万人次,日本暂定向全体离境者征收1000日元(约合60元人民币)的离境税,征收对象除了返程的国外游客以外,还包括出国公干或旅游的日本公民。也就是说,一旦该政策开始实行,日本每年将会多出至少287亿日元(约17亿元人民币)。
有专家表示,税收的合理性在于纳税人当下享受到了服务,如果像一些国家和城市将这笔款项用于当地的旅游推广营销或是国际性的盛会的宣传,则是不合理的。
除了对于游客,当地政府也对“游客税”的推出担忧重重,尤其是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更是慎之又慎,以找到最稳妥的征税方式以减少因此对国家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比如,新西兰内部就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新西兰国家党称,该法案将“影响旅游业并伤害新西兰企业”。该党议员尼克·史密斯表示,这样做“不公平”。该党旅游事务发言人托德·麦克莱克则批评政府操之过急。
其实,只要征收旅游税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要为入境游客提供公共服务,增税的初衷是在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平衡当地人和外国游客的利益,几十块的旅游税,并不会对出国游玩造成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