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2019-05-15评论:阅读:

柳青练车为顺风车上线“造势” 五问滴滴:你悔改了吗?

  只见练车笑,不见亲人哭。

  5月8日,就在国际劳动节后的一周,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练车小视频,其中一个细节值得重点关注,这位19年的“老司机”满面春风地宣布,希望通过几个月的刻苦练习,成为一名合格的“顺风车司机”,由此引发人们的猜测,封停近一年之久的顺风车业务或许恢复在即了。

  2018年,两起顺风车命案击穿了滴滴“美好出行”的愿景,让两个本应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8月27日,滴滴正式宣布下线顺风车业务,开启自查、整改。惨痛的教训无法抹去,而今,在旧事重提之前,滴滴似乎有必要对广大用户做出五方面“交代”。

  对受害者道歉了吗?

  去年8月,想必是滴滴乃至所有人都不愿回首的一个月份。在第二起滴滴顺风车杀人事件发生3天之后,估值超过5000亿市值的独角兽滴滴,在滔天的民愤面前,保持了70多个小时沉默的创始人们终于发声了。

  8月28日晚上,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总裁柳青发布道歉声明称,滴滴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顺风车业务模式重新评估,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

  这封正文仅有短短859个字的道歉信中,在案发之后一直保持缄默的程维与柳青写出了一份堪称教科书的道歉信,他们不仅态度诚恳,“在逝去的生命面前,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再次向所有人郑重道歉。”而且还自我检讨,“我们知道,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好胜心盖过了初心。在短短几年里,我们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来证明自己。但是今天,在逝去的生命面前,这一切虚名都失去了意义。”

  而随着犯罪嫌疑人被迅速批捕,这起震惊全国的顺风车命案似乎真的已经在光阴流逝中减小了声量。然而,用两条人命就换来的仅仅是道歉信中短短的两次道歉吗?

  还记得郑州空姐遇害后,滴滴也是口口声声说要全面整改,但整改的结果就是面对着用户的投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整改的结果就是顺风车业务再度上线,让一位花季少女懵懂地坐进了杀人凶犯的车里。我们并非要拼命抵抗滴滴,而是需要理由来支撑,为什么要去相信滴滴?

  除此之外,滴滴是否会对受害者进行赔偿?在那份声明中,对于赔偿有过只言片语的提及,承诺“无论法律上平台是否有责,以及应当承担多少责任,未来平台上发生的所有刑事案件,滴滴都将参照法律规定的人身伤害赔偿标准给予3倍的补偿。”

  显然,深谙法律的大平台滴滴对于目前法律责任自己究竟会承担多少已经是心知肚明,而所谓的3倍赔偿对于这家估值5000亿的企业而言仅仅是“毛毛雨”,绝对代表不了滴滴真心悔改的态度。

  需要追问的是,在重启顺风车业务之前,程维和柳青是否应该再次对受害者以及家属做出道歉?在辛勤的劳动之余,是否已经将“血的教训”永远铭记在心?

  顺风车是否还应贡献90%利润?

  “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仔细回顾滴滴出行曾经的经营模式,就会发现,资本论的这句话,就是滴滴的真实写照。

  顺风车业务虽已关停近一年,但在最近,仍有知情人士透露,滴滴顺风车GMV每年环比增长50%,2017年,顺风车的GMV接近200亿人民币左右,收入是20亿人民币,净利润接近9亿人民币。

  同年,滴滴的净利润是10亿人民币,剩下的一个亿来自代驾,2018年顺风车GMV的目标是400亿人民币 ,净利润20亿人民币。如果不是安全事件,顺风车业务依然会高奏凯歌。

  如果你对顺风车业务有所印象,一定会恍惚记得滴滴为这个业务板块下订的宗旨是公益,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做出的牺牲,但在增长和盈利的压力下,顺风车的战略早就悄然发生了变异,从“和平天使”变成了利润奶牛。

  作为如此体量且关乎民生的大企业,滴滴向我们所有人展示了这个弥天大谎,而今面临二度出山,滴滴的话术还能相信吗?倘若顺风车业务的本质依旧没有改变,谁又愿意相信这个披着公益外衣的“摇钱树”内藏诚意呢?

  是否应该重申“职责”?

  “尽管有人质疑互联网出行的安全性,但我们还是看到了远低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发案率,看到了100%的破案率。”去年,程维在其道歉信中仍然信誓旦旦地傲娇着,并且在中国消费者国庆假期最为关切的出行问题上,滴滴也傲娇地表示“打车体验要远低于预期”。

  显然,程维认为,滴滴虽然犯了大错,但是整体的发案率还是低于竞争对手——出租车行业,我们还有100%的破案率呢?你们出租车行业有吗?

  但请问,作为出行巨头的滴滴有没有扪心自问过,关乎百姓民生的你具体肩负着什么样的职责,又是否能像国营的正规出租车公司一样白纸黑字地将自己的职责公之于众?

  自去年9月5日起,专项工作检查组进驻多家网约车和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形成初步的检查报告,检查组发现滴滴出行等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主要存在九方面问题:公共安全隐患问题巨大;顺风车产品安全隐患问题巨大;应急管理基础薄弱、效能低下;非法营运问题突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平台诚信严重缺失;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突出;社会稳定风险突出;涉嫌行业垄断。

  显然,令外界没有想到的是,一家打着让出行更美好旗号的巨无霸级出行巨头,却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不想着如何提高供给侧效率,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出行的需求,却带着安全的名义,大肆宣扬十一出行或将有极大概率“堵上加堵”。

  滴滴最大的金主——马化腾曾经说过,“腾讯定位很清晰,我们只做连接。”那么,滴滴链接的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你愿意承认自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中介平台架构,想必广大群众更愿意多费一些力气,将目光指向手续正规,资质齐全的公营出租车上。

  安全等级提升了多少?

  在空姐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后,为了让惨剧不再重演,滴滴方面在事件发生后宣布展开内部整改。时隔一月有余,滴滴方面也终于拿出了相对较为全面具体的升级整改措施。

  通过对于夜间顺风车业务的时间限制,安全共建卡功能,再辅之以将同步展开测试的行程录音形成了一道看似坚固的安全屏障。与此同时,客服部门的重大安全客服人数增加3倍,优化工单流转机制,进一步提升警方调证、安全投诉等处置效率。

  但不幸的是,又一起花季少女殒命顺风车的恶性事件验证了其首次改进的“不牢靠”,而整个客服运营的机制并没有彻底的改变。

  从今年3月以来,滴滴举行了多次“听证会”,商讨滴滴顺风车的相关事宜。4月15日,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张瑞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双渠道发布了“滴滴顺风车致大家的一封信”,列举了半年以来,滴滴顺风车在安全事情上做的若干措施。

  例如在此之前,滴滴就曾在安全整治阶段进展中提及,新版一键报警上线后,平均每天有18万人点击进入该页面,其中99%以上的用户以了解功能为主,实际拨打110的为个位数。

  细思极恐的是,百万的用户都选择尝试下一键报警功能,已经表达了他们对于滴滴功能的不信任。

  或许眼下,再多的安全屏障也无法消除万千用户心中的阴云,但至少在这个曾经两度创造不幸的业务回归之前,柳青等一众高管,似乎有必要对一年来顺风车的安全措施进行详细解读,以此表达“安全无止境”的决心,用最诚恳的方式告慰无辜的遇难者。

  新技术能否战胜人性之恶?

  无限期下架顺风车、一键报警、全程录音……对于滴滴出行这样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最立竿见影的措施无疑是运用新技术去阻断人性的邪恶,但若说,如此就可以完全将“恶魔”封印在虚拟世界中,自然是不可信的。

  毋庸置疑,一个好的企业或许并非仅仅是经济动物,仅仅是靠利益和商业成本驱动,或许还应该考虑在道德和伦理层面花费一番心血,将真正的人性之美渗透到每一次出行体验中。

  此前就有人提出,是否能为每一名乘客或是司机提供“一键报警”功能,让用户在紧急关头用最快的方式寻求保护,这虽然需要滴滴与有关部门进行一番“大费周章”的谈判,但却能换来乘客最大程度的安心。

  作为国内出行领域的翘楚,滴滴平台的影响力独步天下,俨然已经成为了出行领域中的一面旗帜。因此,在美团、滴答等同行业平台逐渐扩张之时,滴滴平台更应该拿出业界最完善的安全机制,代表出行行业向所有消费者证明共享出行的安全性,是有绝对保障的。

  除此之外,针对滴滴这种对社会有利的出行公司而言,相关部门是否可以适当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共享?例如是否有犯罪记录,是否有精神病史等?无论如何,一旦采取这种措施,最起码可以对心怀不轨的个别用户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使其“犯罪成本”陡然提升。

  因为担当,因为社会责任感的存在,在安全机制建立方面不惜成本,尽可能保障每个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是滴滴必须要思考的事情。表面上绽放的笑容无可厚非,但关乎安全的每一根神经却应该时刻紧绷起来,唯有如此,才能让人真正感受到“出行更美好”。

来源:汽车头条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urfresh;合作及投稿请联系QQ:187004408

看看旅游网